歡迎來到 范文詞典網 , 一個優(yōu)秀的范文鑒賞學習網站!
黨團心得體會范文: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環(huán)節(jié)心得體會是由范文詞典為您精心收集,希望這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環(huán)節(jié)心得體會范文可以給您帶來幫助,如果覺得好,請把這篇文章復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訴您的朋友,以下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環(huán)節(jié)心得體會的正文:
焦裕祿同志,山東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,一九二二年八月十六日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里。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,焦裕祿同志不幸逝世,時年四十二歲。焦裕祿同志參加革命工作十八年間,一貫聽黨的話,對黨的工作忠心耿耿,為人民鞠躬盡瘁,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(yè)奮斗了一生.焦裕祿同志不愧為黨的好干部縣委書記的好榜樣、人民群眾的貼心人。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,戰(zhàn)斗的一生,光輝的一生。他沒有死,將永遠活在全國人民的心里!我們黨和國家需要有很多誠心為人民服務,誠心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(yè)服務的人,焦裕祿同志就是這樣的人。焦裕祿同志對革命無限忠誠,為人民鞠躬盡瘁。他參加革命工作以后,特別是擔任領導職務以后,始終繼承與發(fā)揚黨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和作風,身不離勞動,心不離群眾,艱苦樸素,永葆勞動人民的本色。他嚴于律己,堅決反對特殊化,堅持同破壞黨的組織紀律等一切不正之風,作不懈地斗爭。焦裕祿同志誠懇待人,他時刻想著人民群眾,愛護人民群眾,關心人民群眾,熱情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具體困難,始終和廣大人民群眾保持最密切的聯(lián)系,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貼心人。焦裕祿同志是黨的好干部、好黨員。他不為名、不為利,不怕苦、不怕死,一心為革命,一心為人民,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。焦裕祿同志是我們永遠學習的好榜樣。
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同志牢記宗旨、心系群眾,“心里裝著全體人民、唯獨沒有他自己”的公仆精神。焦裕祿同志之所以被譽為縣委書記的好榜樣、共產黨員的光輝典范,之所以深受人民群眾愛戴,根本原因在于他始終與老百姓心相連、情相依,同呼吸、共命運,在于他視人民群眾為衣食父母、誠心誠意當人民公仆。我們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,就要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;要多辦利民之事,想群眾之所想,急群眾之所急,幫群眾之所需。
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同志勤儉節(jié)約、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,“敢教日月?lián)Q新天”的奮斗精神。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(tǒng),是我們黨的立業(yè)之本、取勝之道、傳家之寶,也是焦裕祿精神的精髓。焦裕祿同志以他的一言一行對艱苦奮斗作了生動的詮釋,這也正是他贏得群眾擁護和愛戴的重要原因。我們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,要在任何時候、任何情況下都自覺踐行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、厲行節(jié)約、勤儉辦事的優(yōu)良作風,發(fā)揚自強不息、與時俱進、開拓創(chuàng)新的時代精神,保持不畏困難、堅忍不拔、奮發(fā)有為的精神狀態(tài)。
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同志實事求是,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(fā)的求實精神,實事求是、求真務實既是一種科學精神,也是一種工作作風,還是一種人生態(tài)度。在焦裕祿同志身上,充分體現(xiàn)了共產黨員腳踏實地干事業(yè)的求實精神和尊重客觀規(guī)律的科學態(tài)度。我們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,就要堅持實事求是,尊重客觀規(guī)律,真正把求真務實融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,講實話、辦實事、求實效。
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同志不怕困難、不懼風險,“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”的大無畏精神。知難而進、迎難而上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寶貴品質,也是焦裕祿精神的重要內容。面對當時蘭考十分嚴重的自然災害,他以共產黨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,創(chuàng)造性地制定了一套簡便、易行、實用而又符合規(guī)律的治理“三害”方法,最終在重重困難中闖出了一條生路。這種精神,與今天我們所倡導的開拓創(chuàng)新、攻堅克難精神是完全一致的。我們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,就要始終保持一種敢做善成的勇氣、保持一種逆勢飛揚的豪氣,不怕矛盾復雜、不怕任務艱巨、不怕責任重大,敢于挑起重擔,敢于克難制勝,敢于奮勇爭先。
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同志廉潔奉公、勤政為民,為黨和人民事業(yè)鞠躬盡瘁、死而后已的奉獻精神。清正廉潔、無私奉獻,是共產黨人先進性的重要體現(xiàn),也是焦裕祿精神的鮮明特點。焦裕祿同志不怕苦、不怕死,不為名、不為利,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,以勤政為民、廉潔奉公的實際行動,展現(xiàn)了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,在人民群眾心目中樹立了崇高的形象。我們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,就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,為黨和人民事業(yè)任勞任怨、無私奉獻,以實際行動扎實有效地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。
省委書記郭庚茂同志在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提出: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刻把握焦裕祿精神的本質,學習公仆精神,興服務群眾之風。一要深刻把握焦裕祿精神的精髓,學習奮斗精神,興艱苦奮斗之風;二要深刻把握焦裕祿精神的靈魂,學習求實精神,興求真務實之風;三要深刻把握焦裕祿精神的品格,學習大無畏精神,興知難而進之風;四要深刻把握焦裕祿精神的風范,學習奉獻精神,興清正廉潔之風。郭庚茂書記要求,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,對照焦裕祿精神,照鏡子、正衣冠,做到“六問六帶頭”。“六問”就是:一問是否像焦裕祿那樣,把群眾當親人,想群眾之所想,急群眾之所急,增進群眾感情,當好人民公仆?二問是否像焦裕祿那樣,撲下身子、沉下心來,深入基層、深入群眾,摸清實際情況,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?三問是否像焦裕祿那樣,敢于知難而進、迎難而上,積極進取、開拓創(chuàng)新,勇于擔當、善于擔當,不圖名不圖利?四問是否像焦裕祿那樣,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(fā),實事求是,遵循規(guī)律,勤奮工作?五問是否像焦裕祿那樣,堅持厲行節(jié)約、艱苦樸素,勤儉辦一切事情?六問是否像焦裕祿那樣,帶頭遵守各項廉政規(guī)定,嚴格要求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?“六帶頭”就是:省委常委要帶頭加強學習,帶頭服務群眾,帶頭改進作風,帶頭整改落實,帶頭勤政廉政,帶頭推動發(fā)展。
如何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,如何扎實有效地搞好這次教育實踐活動,通過省政府國資委黨委的動員和學習,初步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發(fā)展之道、成事之基,就是堅決相信和依靠人民群眾,貫徹群眾路線。通過這條根本的工作路線,黨把人民團結在自己周圍,形成任何力量打不破的銅墻鐵壁。群眾路線是黨的建設的永恒的主題。這次教育實踐活動與前次各項活動不同的是,十八大之后進行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,是自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集中進行的專項活動,深刻反映了新時期、新階段完成新任務的迫切需要。一方面,現(xiàn)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進入“沖刺”階段,黨需要一如既往地依靠和動員人民群眾,可以說,貫徹群眾路線比以往更加迫切了。另一方面,群眾狀況也發(fā)生重要變化。改革中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體,群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,具體利益則存在差異,黨如何整合不同階層、群體的利益,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格局,需要解決一些復雜而棘手的問題﹔群眾對幸福的追求是無止境的,呈階梯形上升的趨勢,如何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,是黨組織面臨的艱巨任務。群眾的民主要求更加強烈,不僅滿足于經濟上改善生活,更渴望更廣泛的民主,也更加不能容忍黨內不正之風和腐敗現(xiàn)象﹔在互聯(lián)網時代,群眾接受的信息龐雜,思想活動的獨立性、自主性、多變性、選擇性增強,少數人思想呈現(xiàn)既活躍又混亂的特點。所有這些,都增加了貫徹群眾路線的復雜性和艱巨性,需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來解決。從內容看,“為民務實清廉”既反映黨的群眾路線一貫要求,又有新特點。“為民”,是群眾路線的出發(fā)點和落腳點。“務實”把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緊密相連,既講從實際出發(fā)制定政策的思想路線,又講扎扎實實的工作態(tài)度和工作作風。因為無論為了人民還是依靠人民,都需要從實際出發(fā),扎扎實實地工作。“清廉”,可以說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前提,也是對執(zhí)政黨黨員干部從政的基本要求。干部只有清廉,才能取信于民,具有動員群眾的人格力量。從理論邏輯上講,“為民”、“務實”、“清廉”是群眾路線內在的要求,從現(xiàn)實生活看,也正是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。這次教育活動的又一特點是明確提出克服“四風”。優(yōu)良黨風是黨的群眾路線在實際工作中的體現(xiàn),不正之風是貫徹群眾路線的對立面。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,既是思想認識問題,也是黨的群眾工作不適應新情況的表現(xiàn)﹔形式主義與官僚主義是孿生兄弟,官僚主義助長形式主義,形式主義又掩蓋官僚主義,二者相互影響、惡性循環(huán),成為頑疾。享樂主義是指沉湎于個人過度的物質享受、玩物喪志。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,為崇高理想、為人民幸福奮斗,是黨員、干部的精神支柱。享樂主義腐蝕艱苦奮斗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使黨員、干部丟掉精神支柱,忘掉黨和人民的事業(yè)。奢靡之風是官僚主義、享樂主義極端化和普遍蔓延的產物,會產生嚴重的腐蝕作用,也是滋生腐敗的溫床。古人云:“憂勞可以興國,逸豫可以亡身”。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對共產黨人來說十分危險。不難看出,上述“四風”正是貫徹群眾路線的大敵,以糾正、克服“四風”為活動切入點,表明教育活動絕不是空洞的“坐而論道”,體現(xiàn)了黨中央部署這項工作的強烈針對性和解決問題的堅強決心。
改革開放以來,黨的幾次集中教育活動是有效的,在不同程度上解決了一些問題,證明了我們黨有自我凈化、自我提高的能力。但在一些地方,似乎效果不能持久。久而久之,一些干部患了“活動疲勞癥”,一些群眾因此失去信心。究其原因,一是黨風建設是長期艱巨的任務,不正之風是有頑固性的,這種頑固性與黨的建設面臨的深層次問題有關。舊問題解決了,新問題又會重新出現(xiàn)。加上一些干部思想深處的問題沒有解決,活動結束后就出現(xiàn)反彈。如何防止少數干部活動結束后舊病復發(fā),防止一些消失的東西死灰復燃?是這次群眾路線教育活動需要探索和解決的關鍵問題。根據以往經驗,答案是:從查找問題開始,思想教育領先,制度跟進,建立健全群眾工作的長效機制。教育要扎實、深入、到位。一般地講群眾路線重要性是不夠的,當前特別需要強調兩點:一是,從唯物史觀的高度理解群眾路線。毛澤東精辟地說,剝削階級講愛民,同愛牛差不多,為的是用牛耕田,從牛身上擠奶。我們不同,我們黨是人民的代表,是人民的一部分,要組織人民為自己的利益奮斗。共產黨來自人民、相信人民、依靠人民、為了人民,這就是堅持黨的宗旨和群眾路線的根本道理所在。二是從權力的屬性和來源上理解群眾路線。執(zhí)政黨的權力觀可以概括為兩句話:“權由民所賦,權為民所用”。黨的領導是人民的選擇,干部手中的權力來自人民的授予﹔為人民服務是義務、是責任,而不是對人民的恩賜。這樣認識問題,才能有為人民服務和堅持群眾路線的自覺性、堅定性,才不會把貫徹群眾路線看成一陣風。首先,要建立健全群眾利益表達機制。即充分發(fā)展民主,暢通民意反映渠道,讓群眾能夠理性、合法地表達自己的利益要求。黨組織真正了解了民情、民意、民需,才能切實做到為民的動機與惠民效果相統(tǒng)一。其次,要建立健全服務群眾機制。為群眾服務不只是為群眾辦幾件好事,其內涵十分豐富:在政治上代表群眾利益,維護群眾合法權益,協(xié)調不同群體利益,動員社會各方為群眾辦事,組織人民群眾自我服務,黨組織黨員干部直接為群眾排憂解難等等。只有不斷拓寬服務群眾內容,創(chuàng)新服務方式,形成服務群眾的工作系統(tǒng),為群眾服務才能堅持下去。再次,要建立健全動員教育群眾機制。作為先鋒隊,黨組織不能成為群眾的尾巴,其任務是帶領群眾前進。新形勢下動員群眾不能照搬過去“思想政治工作加行政命令”的老辦法。現(xiàn)在的群眾動員,要更多地講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的統(tǒng)一、整體利益與個體利益的統(tǒng)一﹔要體現(xiàn)人文關懷,不僅強調要努力工作(包括為未來做出適度的、必要的犧牲),更要讓群眾親身體會到創(chuàng)造性勞動帶來的愉快,增強群眾現(xiàn)實的幸福感。最后,要建立健全群眾對黨員干部表現(xiàn)的評價機制。黨組織貫徹群眾路線究竟如何?干部是不是真正做到“為民務實清廉”了?不能只由領導認定,更不能靠黨員干部的“自我感覺”,歸根結底要由廣大群眾來評判。在黨的領導、組織下,由人民群眾評價干部的表現(xiàn)和政績,會起到有力的督促、激勵和監(jiān)督作用。機制是管長遠的,在教育實踐活動中通過深化改革建立起一整套群眾工作新機制,將為貫徹群眾路線提供有效載體,黨的群眾路線就會始終如一地堅持下去。
黨團心得體會范文: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環(huán)節(jié)心得體會版權歸作者所有,轉載請注明出處!
下一篇:市規(guī)劃建設局學習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下一篇 【方向鍵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學習反腐倡廉心得體會 上一篇 【方向鍵 ( ← )上一篇】
快搜